總網頁瀏覽量

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

天下第一劍

這就是起劍,這就是起劍,起我的”天下第一劍”、”第一”、”第一劍”,為什麼說我的劍是”天下第一劍”? 因為我的劍歷經千萬年也不改變,所以我的劍是 ”天下第一劍”、”第一劍”。這把劍、這把劍,提供我來練,我練的劍是”天下第一”,已傳千百萬年。

這把劍、這把劍,讓我來練、練、練,我把身心來練,練、練、練,練、練、練,”天下第一劍”,有什麼可以不改變? 它只是一把劍,為什麼它會不改變? 因為我練的是 ”智慧之劍”,智慧歷經千億年也不改變,不改變。它會永遠、永遠、永遠,不管時間、空間是如何的變遷,它就是不變、不變、不變,所以我練、我練、我練。千錘百鍊,不改變、不改變、不改變。

所以我所練的劍是”天下第一劍”、”第一劍”、”第一劍”。首先,練這把劍要有”正知見”,正知、正見要綿延、綿延,劍、劍、劍,劍、劍、劍,我要漸漸的練這個劍,看得見的是 ”有形的劍”,”無形的劍” 就是一種”知見”--”智慧知”,它是一種 ”無形的劍”,練、練、練,練、練、練,”有形的劍” 和 “無形的劍” 一起練、一起練。

這是有淵源、有淵源,什麼淵源,什麼因緣,讓我練這把劍? 有很深、很深的因緣。到底是什麼因緣讓我練這把劍? 因為我首先頭仰天,看到天邊,看天邊、它是那麼遙遠,看得到天,卻摸不到邊,那我是如何用我的心眼?

用我的心眼,我可以有遠見,多遠我都可以看得見,我只要一個 ””,就可以到達天邊,無論多麼的遠,我的念。我靠著我的 ”心眼” 在練、在練、在練。可以綿延既深且遠。縱使是從前,從前它一樣會浮現,靠我的心眼,我看得見。

我一樣可以回到從前,從前也是千百億萬年,看得見、看得見,從前會漸漸、漸漸一一的浮現,只要我肯努力的練,我練、我練、我練。這就是說為什麼我要練這一把劍,因為從前,不管是在任何一個時間、空間,不同的層面,我都可以看得見,它有時候是若隱若現,有時候是真實的呈現,這就是說我為什麼要練它的其中的因緣。

我練、我練、我練,我不停的練,佛陀祂是悉知悉見,佛陀知道我現在就在練,異次元他們也看得見我在練,我在練,我練、我練、我練,我苦練、苦練。

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

劍在、人在

劍在、人在

(師):「”劍在”、”人在”,人在、身在、法身在、”劍在”就是 ”智慧劍”的存在,就是 ”智慧知見”它存在。 智慧開,”般若智慧開”… 這樣一拍、二拍、三拍,要把智慧來打開; 一拍、二拍、 三拍,要把智慧開採; 一拍、二拍、三拍,你要身心自在!」

(師):「你覺得什麼東西存在? 」

(徒):「力的存在!」

(師):「誰的力? 為什麼你會覺得力的存在? 因為有出擊,所以覺得力的存在! 我如果對你出擊,那你要反擊,你是不是覺得它力的存在? 那究竟是誰存在? 誰的力存在? 誰的力? 相互出擊、你才會覺得相互的力量都存在,你要如何借力使力? 要把萬難排開,借力使力讓你很自在智慧開,是不是這有一個力?

你學劍已半載,有沒有智慧開? 因為心眼還沒開,慧眼也沒打開! 所以雖然學劍已半載,然後呢? 你的 ””、”劍在”… 然後呢? 學劍已半載,為什麼智慧沒打開?」

(徒):「因為心眼沒有打開。」

(師):「為什麼不把心眼打開?」

(徒):「因為執著貪愛。」

(師):「你貪個什麼愛?」

(徒):「也沒有什麼好貪愛。」

(師):「那既然沒有什麼好貪愛,那是不是要放下來? 為什麼你沒有放下來? 是什麼東西沒有放下來? 意識型態沒有放下來,所以你要調整你的心態,是不是應該調整心態? 執著於意識型態,所以你沒有放下來,你自己應該知道要調整心態,那要怎麼樣? 暫時把煩惱拋開,身心放下來,讓自己輕鬆自在! 我們一起來,輕鬆自在智慧打開。」

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

一把好劍的關鍵

這裡有一把劍,這把劍不只要看裡面,也要看表面。一把劍有橫切、有縱切面,一把好的劍看它的面,一把劍放在地面,當它放在地面,它要找到一個平衡點; 你不管是那一面放地面,都要有一個好的平衡點,像這把劍就沒有好的平衡點。它還好,但是它還沒有最好,只因為它的平衡點要在中間,要在這把劍的中間; 一把好劍,它的重點、中心點、平衡點,如果能夠全面都達到平衡點,不管橫切面、 縱切面,它一定要有個立足點

這把劍,劍尖向天,或者向地面,都要有一個立足點平衡點,它這樣橫著擺在地面,也要有一個平衡點。它這樣子,反面也要有平衡點,這個面,另外一面也要達到平衡點,這樣也要有一個平衡點,但是這把劍、單面它有達到平衡點,就是這面,只有一面達到平衡點。所以真正一把好的劍,它全面 、不是半面,也不是半邊,不能偏向任何一邊,不能偏左邊,不能偏右邊,也不能夠偏劍尖、偏裡邊。

這把劍,我已經觀察了這把劍有好幾天,我觀察它的每一個面、每一個點,我已經觀察這把劍,從它的每一個點、一直到劍尖,還有每一個面: 橫切面、縱切面,沒有達到真正的平衡點,它只是一把普通的劍。如果要製做一把好的劍,就像經典、典藏,必須要擁有一把真正的好劍,這把劍只是讓我來鍛鍊,它只是鍛鍊。

我需要一把真正好的劍,從它這個立足點,就是在這一邊,當它放在地面,它有一個好的立足點劍尖也要在中心點,它這個左邊、右邊,你看! 它沒有完全達到一個平衡點,它會傾斜在一邊。

我所想要的劍要 "八面" 都達到平衡點。以我個人自己的體驗,如果我想要好好的修練,我真的需要一把快劍利劍。它是 "全面" 達到 "平衡",這是一種 "致勝的關鍵","一把好劍的關鍵"!

當你這樣子練,不管劍尖指向天,或指向地面,或者當我這樣和地面平衡,它就是會有一個點,你對於一把劍、好的劍,它的關鍵、觀點,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觀念、慨念、意見? 你看這是一把劍,它會簸、也會顛,就是顛簸。它就不會是一把好劍。它沒有達到平衡點,而且一把劍、你每天都要帶在身邊,當你要練,就一定要帶在身邊。

你看! 從這邊到這邊,這邊到這邊,它要在同一面,這裡和這裡要在同一面,它沒有在同一面, 從這邊到這邊,要劃成一個平面,這邊到這邊也要劃成一個平面 ; 這邊它每一面都要達到平衡,真的叫做平衡點。
你看! 它一高、一低, 這裡沒有平衡點,這裡也沒有平衡點,一把好劍,它的關鍵屬於那一點? 不只是光滑的表面,也不只是在劍尖 ... 這一邊、這一面,每一邊、每一面都一定要達到平衡點,你看都是歪一邊,一定要可以立。所以慢慢練、慢慢練,我就會設計一把好的劍。

當你要出劍,它就會自動偏一邊,然後呢,你的身體和這把劍之間,你要出力拉左邊,但是它基本面就已斜一邊,已經斜了一邊,傾斜面、你有看到全都沒有達到平衡點,所以這不會是一把好的劍。

你看... 這邊,有沒有看到這邊? 沒有磨光的光面? 所以說要設計要有鑄造,圖形要完完全全出來,要能夠呈現、要平衡! 不管你怎麼設計,左右上下都是平衡點,有它的平衡點。它一高、一低,不管那一面你來看,重量... 它通通沒有平衡點。

一把劍不可以扭曲! 這個地方大家都知道,大家都懂, 這是測試一把好劍的關鍵。 一把劍你每天要帶在身邊, 我這樣坐平在地面,從我的腳底、理論上它要有三個平衡點! 你要找出它的中心點,當你設計一把劍,你要抓出它三角立體平面的中心點,這有數據可以算,我知道有算中心點的幾何程式。

我設計一把劍,每一個人都可以揮灑自如。多數人都不懂,一般劍沒有平衡點,一般人也都隨隨便便,反正他們也不懂,盲修瞎練為什麼盲修瞎練? 為什麼要盲修瞎練? 練劍也是要用心眼,你讀佛教經典也是要用心眼,否則的話,到最後都只是盲修瞎練

我的劍,每一個面都要能夠立起,和地面平衡。你看! 這樣一個立體的東西: 3D動畫,劍本身要可以揮灑自如,人跟著3D形成很漂亮的畫面,否則到處會碰壁、碰壁,沒有平衡點,這是比較考究,一般鑄劍師並不懂這些,沒有心眼、也沒有武功心法,一看就知道它沒有平衡點,重心不對。 簡單講,需要有平衡點




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

仁者之劍

天地人,我就是人,這是一把劍,劍、當我手握這一把劍,這是一把劍,人、當我想起人,仁、有倆個人,如果有倆個人,那麼他就是仁慈的 "仁",就是說你要待人以 "仁",所以說天、地、人,天地人,這個人,不是只有我一個人,如果只有我一個人,這就是天地人,如果有兩個人,這個人要待人以 "仁",如果我能夠待人以 "仁", 人家也一樣會待我以仁。

當我在我練劍,這是一把劍,也是"仁者之劍","仁者知見"。練劍,練劍,是要養成正知見,要有正知見,來練這一把劍。待人以仁,如果能夠待人以仁,那麼這就是 "仁者知見","仁者之劍" --- 仁者的寶劍。他心中存仁,仁就是說,有我有人,有人有我,但是不是所謂的婦人之見,而是說仁,仁慈的仁,"仁者"。

雖然我練劍
,但是我心中存仁,也要能夠忍,"仁者" 一樣要能夠忍,"忍者為仁",忍耐的人也是仁,"能忍" 就是 "能仁",能夠忍,也就是能夠仁,能忍、能仁,所以我練的劍,除了是一把 "智慧之",還是 "仁者之劍"。

當你練劍,你要去想 "忍","勘忍" 跟 "不勘忍",什麼叫做 "勘忍"? 什麼叫做 "不勘忍"? "忍",你心中存仁,你就能忍,你不勘忍,就是說你心中沒有仁,你就不勘忍,但是這個中間還要帶有智慧的忍,要有 "智慧知見"。所以說當我們在練劍,我們的知見,就是說要有智慧,要忍、要仁、要有慧,所以說是慧、仁、忍,然後你要去想天、地、人。天地對眾生很寬忍、很寬仁、很仁,它沒有分,它不分、它不分,沒有分別的意思。

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

武 和 舞

"" 和 "",一種是 "",一種是"",兩種你都要融入、投入,讓 "" 像 "",讓 "" 像 "! "你這個 "" 和 "",讓它融入、投入,柔有好處,剛也有好處,你如果說只偏於一邊,會一無是處! 你要融入兩種好處、益處,是不是這樣?
所以你要 "",也要能夠 "",那你就不會輸、不會輸! 就像是一種 "",一種倉庫、一種倉儲,你把 "" 跟 "" 融入、投入,它就像是一個很大的倉儲,一個倉庫。你隨時、隨處,想要把它取出。
要用 "" 或是用 "", 隨時、隨處可以想取出就取出,就變成你的 "掌中物",你有沒有很清楚? 而且這個 "",這個舞蹈的 "",它的好處就像...,就像是什麼? 身心柔軟,柔軟之 ""、柔軟之 ""!

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

文人之劍與武人之劍的差異

文人之劍與武人之劍的差異
H:「講到紫微劍,紫微劍是屬於文人劍的一種,是至聖先師周遊列國隨身佩劍。他遊說四方,教化無數之人。古譽其 "勁能招國門之關",並非指其為拔關開閘之大力士,而是指孔子倡導儒家學說,形成中國文化道統,影響中國社會數千年之久,其力之鉅,非常人所及。

唯孔子『六藝』說中曾提及詹台子羽提劍斬蛟龍之故事,其弟子冉有、子路更是 勇猛善劍之士。因此,古人愛劍,自古皆然。所以文人之劍武人之應該是有所不同,妳可以講講文人之劍武人之劍的差異。」

T:「文人,自古有所謂的文人跟武人,人、是由人本身來把它區分所謂的 文人武人,但是同樣是人,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分? - 當我們聽聞,會先去分,見聞也會去分。自古為什麼分所謂的文跟武? 就是說文人是以文為主,所以稱為文; 武人呢? 專注於所謂的武 - 武術、武藝、武學,所以稱為武人

文跟武其實不可分,真的是不可分! 為什麼是不可分? 分是人在分! 所以稱為 文人武人。其實它本是不可分,不管是文人武人,它真的是不可分、不可分! 他有這個身 - 身體的,有分是因為人本身在分所謂的文和武。
基本上如果一個人守本份,所謂的本份就是本身,本身有所謂的肉身和法身之分,是可以這樣子分。但是人本身要怎麼去分文人武人? 但是既然去分所謂的文人、武人,也就是因為他的身份,或者是他的出身,或者他外表給人的一種感覺來劃分,說他是武人或者是文人

文人、文人,他當然會作文,作很高深的文,他也會作論,也會作文,所以通稱為文人,有時候他還是個文明之人。至於武人呢? 武人通常有講所謂的出身,他是武人的身份就稱為武人,既然人有不同的身份,所以分文人、武文人為什麼要不專注於從文? 就是作文或作論,為什麼他還要學武? 在古代學武的人,以佩劍代表特殊的身份,所以文人佩劍。文人當然要練劍以防身,它的根本其實是為了防身,那也代表他的身分,這就是文人、武人之分。

從文可以作文,可以修身養性,如何來修身? 第一步,從心裡面學古文,就是文言文,從其中學到不同的成份。文人藉練劍抒發情緒,他對於當時在朝為官有不同的政治氣氛,可以藉著文、練武、練劍這個層面,並守住本身的身份,亦武亦文,他會練劍、練劍,劍它本身有分,因這個文人的程度而有所區分,如果他懂得分寸,也懂得氣氛,他為官在朝有不同的氣氛、身份,他要懂得拿揑分寸,就知道有深淺之分。

他學劍隨著他的文、他的穩 - 他的內斂沉穩,這個有分,劍術有高、低、淺或深之分。也是他的意境、文人本身的意境一樣有分、有分。是誰在分啊? 就是他本人! 肉身學文,他有他的特殊身份,但是隨著他的文意境之深,很深! 本來是由淺入深,他越來越深、越來越深,他更懂得申論,如何去作高層次的文或論,隨著這種深、意境之深,他可以掌握文! 肉身根據這個文可以抒發內涵意境之深。

武術、劍術有分,真的有分上下、高低、深淺之分。文有深淺,劍術一樣有高低,隨著一個人的身份,佩劍也是有分,就像現代有分所謂的幾段、幾段。在古代一樣有不同的身份。先從文人來開始述說、延伸,這個文人他會內觀,他會越觀越深。他的文、他聽聞、觀氣氛,他會作文,他會藉著這個文抒發他內涵意境之深。

所以透過這個劍,這個劍啊,表面是一把劍! 文人之劍定義為: 文人所舞之劍為文人之劍。但是這個劍也是隨著他的知見 - 智慧的高深,它是不一樣的成份、有不同的成份,舞出來的味道也是要講究人倫。它有君臣之分,就是代表不同的身份,在古代指的是文人。也有文人在家,不做官、不在朝,他一樣可以學文,也一樣可以練劍,他就不分、就沒有君臣之分。乃是純粹個人願意學文,也願意學武,一樣可以擁有劍,它就比較不分。

所謂的俗人,俗人有人學文、有人學武,武呢? 這個武、這個武術,如果是俗人、凡夫所學的劍術,因為它不含文,它的成份一樣是武人。如果意境比較高深,一樣是要由淺入深,但是武人給人的感覺、他的氣氛,如果他沒有修一點文、他的氣氛就像武夫,武術就可以滿足他的肉身。或許文人滿腹經綸,但武人的氣氛 - 武的氣氛比較深,除非他願意學文。

武術呢? 透過武術,他這樣子練、練、練,練到讓這個人,一個人、不管是文人或武人,就是一般人 - 就是俗人、凡夫。除非練到這個人,透過這個肉身來練劍,這個劍,漸漸的它會由淺入深。

當一個人,不管是一個文人武人,一旦入凡塵就變成一個凡人。要如何區分? 其實有外在的身份 - 肉身、外表不同,有不同的身份,職業出身造成不同的身份。基本上,他的根本就是一個人 - 凡人,但是會隨著他意境的淺或深,意境如何變成淺或深,他就得學習,除了做人的根本,他還要向上提昇,不可向下沉淪,如果向下沉淪,永遠只是當個凡人。

一個人願意提昇自己的意境越來越高深,不要沉淪,就是所謂的、他的區分,區分他的根本,是在這個地方來區分。是意境,一個人的深淺、高深,最高境界的成份,越往上提昇,他會越來越加分、越來越加分。只要他不沉淪,往上提昇、提昇,也就是得到他最高的身份,就是所謂的法身,從肉身提昇成法身,到最高會有所謂的化身

佛陀教我們這些凡人,我們真的只是凡人,我們不要沉淪! 我們入凡塵,已經變成一個凡人,我們要提昇、要想辦法加分,不管文人、武人,可以透過佛陀教給我們的智慧,佛陀教我們這些凡人要福慧雙修,要怎麼修福、修慧? 我要講的是慧,佛陀教給我們所謂的智慧,就是有智慧劍!
智慧劍表面是一把劍,裡面講的是佛陀的正知、正見跟正念。透過佛陀教給我們的智慧,依教奉行,學佛陀的法身。但是我們凡夫眾生執著佛陀一定要有這個肉身,佛陀雖遠離我們,但是祂的法身不曾離開這個凡塵。祂說去就去、說來就來,祂也有所謂的化身,最主要是祂的法身常在,但是我們凡人執著有這個肉身,縱使佛陀現身,可是你看不見祂的法身,就說沒有這個人、沒有這個人!

如果你練、練、練,好好的修練,好好的練佛陀的智慧知見,它就是文人加武人知見的一種合身。你練、你從這個肉身練、練、練,練到變成法身。你透過這樣子練、練、練,總有一天,你會由凡人變成聖人,這也就是所謂的 意境之分
不管是文人練劍、武人練劍,人哪、本身是凡人,已經入凡塵,已經是凡人。但是我們不要沉淪! 我們透過這個練,我們藉假的肉身去練、練、練,練到法身。佛陀教我們練智慧之劍,練劍一個重要的根本 - 就是它的因緣,我只是作個淺論,就是說我們不要分文人武人,因為我們已經落凡塵,已經是俗人。我們要去想、要聽聞佛陀。縱使佛陀現身,我們凡人無法親聞,但是祂留有經典在凡塵。

我們不管任何時分,二六時分我們要從心、從心裡、真心起來練,練、練、練,總會有一天佛陀會親自教你,祂縱使是親自教你,你是看不見,但是經典流傳在人間,給我們凡人,我們要去練、練、練,練到由凡人變成聖人,透過肉身練到有法身,這是練劍一個最根本的認識! 就是說文人之劍、武人之,基本、根本不分,文人或是武人他是有不同的身份,但是在我眼裡看來都是凡人,都是肉身。

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

王者之劍與庶人之劍

:「這個古聖、先賢有講 庶人之劍 王者之劍,所謂 “庶人之劍”就是這些人他們拿著劍,來彼此爭鬥,比劍、鬥劍。“王者之劍”,按照先賢所講是用一種比方: 以燕谿石城為鋒,齊岱為鍔,晉衛為脊,周宋為鐔,韓魏為夾。那意思就是說“王者之劍”,它不是“庶人之劍”那麼小,他是把整個國家地理當作是一把劍,可以利益所有的人民及其國家,跟“庶人之劍”是有很大的差別。

智慧之劍聽起來,至少目前聽起來,我瞭解好像是個人修練之劍,但是它應該也可以超越 “王者之劍”,擴及於宇宙虛空才對,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講一講 …」

:「智慧劍,“智慧之劍”、知見,智慧本來就潛藏在自性裡面,只是很久人們自己沒有發現,要重新發掘、重新發現這樣的智慧之劍“知見! 因為這個“智慧之劍”、“知見”好像離自己很遙遠,因為你都看外面,就離自己很遠; 如果看裡面是看真面,只是存乎一念之間。它一點也不遙遠,它就在裡面! 離你這麼遙遠,只因為看外面,不看裡面,一線之間! 裡面跟外面是不是一線之間? 也就是一念之間!

不管是“智慧劍、“王者之劍”、“庶人之劍”,外型是一把劍,在自性裡面、只因為他們認為看過劍,把它當作是一把劍! 他個人看到這把劍,就說它是一把劍。

王者之劍: ,這個地方的霸王,他只想要稱王。在古代他要稱王,他要有利、要有錢,還要有工具,所以寶劍、“一把劍 對他而言,就代表這種身份、地位、和金錢,所以他有一把劍! 當然表現在外面,他真是威風八面,要別人聽他的語言,服從他的“知見”,他一定堅持己見,或許他有善念,他會用忠、用賢來統御人間,這是“王者之劍!

他想要統領人間,他把在人間所看見的山川、地理、河間,當作是他統領的空間,對他而言,是一種地理空間,但是會隨著時間的演變,這個王一樣會消失在人間。他這個肉身已經不見,但是他的劍,可能比他的身要留存得久遠,或許他曾經講過的語言、聖賢的語言也有可能流傳在人間,訴說這個主人所行、所言,有些故事流傳在人間。

至於“庶人之劍: 庶人啊! 就是一般老百姓、凡夫,沒有勢、沒有權,但是他畢竟也是個人! 他這個人為什麼有凡夫“知見? 其實在他的自性裡面,只因為忘記從前、他沒有見到自己的“真面”,他一直在六道裡往返流連!

其實只要他根據經典好好的練,或者根據聖賢所言來練,至少他也可以練到成仙! 如果他有緣,念到佛陀的經典,如果有更好的因緣,或許可以見到他自己本來的“真面”,就是所謂的真面目,但那是要有好機緣! 當他練、練、練,練到某一個時間,他的智慧自然呈現,就是“智慧知見”,當然也是他的“真面”在見、在練!

第一念跟第一劍在第一時間

第一念跟第一劍在第一時間
首先你要有一個念,就是下盤一定要很穩健! 首先、下盤要很穩健,當你要出拳或出劍,下盤如果很穩很健,漸漸地你的身體跟著劍移到一邊,不管移右邊或移左邊…當我在講練劍,不會是一成不變! 因為本來它就不停地在變,你練劍它是不停地在變,如果是不變,那你會死得很冤! 是不是會死得很冤? 如果你練劍一成不變,然後你的缺陷馬上呈現,呈現在敵人的面前、眼前,那你一定死得很慘、很冤!
所以它一直不停地變,隨著時間、空間的變遷,它也不停地變、不停地變,因為你用你的心眼看得到對方在變,你自己也要跟著變,所以練劍、你要看它怎麼變? 你要事先知道它下一個變化是變成什麼樣的劍? 要用自己的心眼要看得見,對方還未變,你就知道他要如何來變,但是你有沒有辦法一馬當先?
有沒有辦法察覺有這種念? 你有沒有辦法用心眼看得見? 你要想辦法練到心眼、你就可以事先知道,他下一個轉變如何出劍,下一個轉變他要怎麼出劍,你要知道他出劍出左邊、右邊,或前面。
你不能夠盲目地練! 你盲目地練,就真的會死得很慘、很冤! 你究竟應該怎麼練? 你要保命為優先,隨機應變! 如果勁敵當前,隨機應變,還有…你們練劍,如果我停止練,你們就沒辦法自己練,就會愣在那邊,不知道要怎麼繼續演練,為什麼會這樣子呢?你要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練! 因為你練劍,也是隨著時間、空間,因時、因地、因緣,你為什麼會出這一劍?
你的手當下那一念、你為什麼起劍? 你就看看自己的起劍,為什麼會這樣起劍? 是誰在起這一劍? 你這一念要起來! 是誰起這一劍? 是誰在起第一劍? 是誰有這個念? 為什麼我的劍是刺向別人胸前? 是往左邊、往右邊、往上面、往下面,為什麼你要有這個念?
就是說你那個念,第一念跟第一劍在第一時間,你的心眼、你要去想第一念、第一時間,第一劍為什麼是這樣練? 為什麼? 到底是誰在練? 你要有這種念: 第一時間、第一劍......是你自己本身一種呈現,你心眼的呈現,你就會知道是誰在練? 到底是誰在練啊? 你要有這個念! 是誰在練? 為什麼會起這一劍? 第一劍為什麼是這樣起劍?
所以你每天都只是跟著練,跟著練,那為什麼是這樣練? 如果我沒有練,你沒辦法跟著練,那你如何起自己的第一劍? 你要有這個念: 為什麼你會起第一劍? 為什麼在第一時間、第一念、第一劍會有這種呈現? 是誰在練? 那你終於起來了! 你想的那個念就是自己,那你要趕快出來練哪! 那就你知道出來練,那你就出來啦!

呼喚你那個已經沉睡幾萬年的那一個人哪跑出來練! 你已經沉睡了幾億萬年! 起來、起來練! 你是蒙著眼在練,蒙著心眼在練,所以呢,就是盲目地練! 你蒙著眼在練,因為你看不見,你是透過肉眼在練,你被蒙蔽了幾億萬年。你要知道是誰在練,捫心自問是誰在練? 自己問自己是誰在練? 我為什麼會這樣練?
這個時間,因時、因地、因機、因緣,在這個時間跟空間我為什麼會這樣出劍? 為什麼? 他是誰啊? ... 你起來吧! 你想想看你已經沉睡了幾億年,怎麼不要自己起來練呢? 為什麼只能夠跟著練呢? 你到底想要練幾億萬遍,你才願意真正起來練呢?
你不要繼續蒙著眼,要張開你的心眼來練,好好地練! 這就說你為什麼要練劍? 因為你要看見自己本來的臉,你的真面要起來練! 這就是你為什麼要練劍一個很重要的願跟因緣,很重要的緣。